ACI 15《佛陀真正的本意》

ACI 15《佛陀真正的本意》
在這套基礎系列課程的最後一課(之後將進入系列總複習課程!),我們來到了必須整合所學的階段,從「書本知識」邁向「實踐知識」。這最後一步,正是所有偉大經典一致認為我們必須學會的事:如何直接且正確地體證「無我」(selflessness),來真正擺脫痛苦不斷循環的輪迴。
然而,若要做到這一點,我們首先必須弄清楚「空性」究竟是「空」掉了什麼,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接近它,並親身體驗它的轉化力量。然而,佛陀「似乎」以各種方式教授空性,甚至這些方式看起來彼此矛盾。我們該怎麼理解這些不同教法的真正意義,和應該或不應該遵循哪一條道路?
在這門課中,我們將深入探討這兩大學派的核心主張——透過佛陀本人的經典、克珠‧丹巴達杰與宗喀巴大師的註釋,以及格西圖丹仁欽的口傳教授——來理解我們自己對世界存在方式的看法。也就是說,佛陀的教導並不是抽象的理論,而是直接對應到我們心中對現實本質所持的各種想法(包括正確的,與錯誤的!)。當我們能辨識出這些思維模式後,就可以運用不同的方法,引導自己邁向對現實更高層次的理解,最終達到對真實的直接現見。
我們將探討的一些主題包括:
我們應該如何詮釋佛陀的教法?
· 什麼是「三轉法輪」——佛陀教法的分類方式?
· 佛教中主要的哲學學派有哪些?
· 他們各自如何詮釋佛陀的教法?
· 他們如何各自獨特地闡述空性?
· 他們如何解釋緣起?
· 我們如何知道哪一種法輪或思想體系是「正確」的?
· 我們如何運用「正確的」空性理解來止息痛苦?
$0